「當我第一次告訴他們,給我一雙有史以來最輕的籃球鞋 – 史上最輕“低統”籃球鞋的時候,現場可真是鴉雀無聲。」

KOBE IV.bmp  
 

 
兩個人同時準備要關門阻止他,靠得較前的防守球員伸長雙手干擾他的投籃視線,禁區裡還有大個子等著把他的上籃搧到觀眾席上去,但從試探步到投籃假晃動作似真實虛,首名防守者已然重心偏高,突然間一個壓肩運球就切過了前方兩名防守者;這些頂尖球員們負責防守的是Kobe Bryant,多數NBA球隊防守時的頭號目標,擁有收放自如的完整進攻技藝,還有多變難測的切入步伐;他以極快的突圍速度殺到禁區的心臟地帶,防守者們仍一前一後的緊隨,“OHHHH! What the move!!!” 場邊評論員興奮地高喊著,剎那間只見一個人影幌肩動作佯右切入,瞬間卻是翻身運球向左180度轉身,補防的大個雙腳被定在原地還來不及反應,只好看著他一氣呵成地收球反手挑籃,兩分輕鬆寫意入袋,場邊球迷的掌聲不斷熱烈響起,但準備回防的Kobe對方才一連串的動作施展,仍未有感到滿意。
 
 

長期以來,高筒籃球鞋被視為保護籃球員安全的標準配備,特別是那些以迅速換手運球變向後高高越起,萬軍之中直取敵首的飛人型球員,延伸至腳踝部位的鞋身,一般認為是球員們落地扭傷,挫傷腫脹前挽救球員雙足的屏障;然而在瞬息萬變強度陡升的職業賽場上,腳踝周圍環繞的合成布料,有時它也是籃球員們迅速轉變方向,疾速奔馳時的不快阻礙,在僅需0.4秒就能足夠使球員做出致勝跳投的高水準籃球殿堂上,那怕是一點點的不適,些微毫秒的遲滯,都可能造就贏家上天堂,輸家下地獄終生失望。
 

 

屢屢挑戰自我技術水平的Kobe,除了每晚幾乎要打上40分鐘的比賽外,還有相當份量的自主訓練菜單,但即使是如此,他仍自認未達登峰造極之境,雖然在聯盟當中征戰這麼多年,他早已經很能夠掌控比賽的各個細節:

 

“如果對手知道你右切很有一套,他多半會先在你擅長的右側防你,那你就要先往右帶再瞬間改往左切入;如果你兩邊過人技巧都很棒,防守你的人就要退你一步,而你就會有更多空間跳投。”

 

從思緒中找到突破之道,Kobe持續將各種進攻技術都磨練到極致,同時他長時間研究對手的動作,無止境的觀看比賽錄影,以求防守時能夠給對手致命一擊,這種耗時耗力的準備功夫,正是Kobe多年來良好防守評價的依靠。

 

“NBA裡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超快速度,但是往往動作慢的,還是能夠切入突破或一瞬間抄走你手上的球,這種是靠著經驗而來的瞬間判斷力,早你搶先一步。"

 

但僅有大量的練習與投入,Kobe無法感到滿足,他認為所有的場上動作都源自於不斷移動的雙腳,應該要能長時間保持雙腳肌肉的最佳狀態,不被球鞋的任何一部分所束縛,進一步自由釋放雙腳的全部力量,才能夠將練習的成果百分之兩百的展現出來,於是他滿懷著全新期望,向設計團隊們提出了他的構想。

 

 

“When I first asked for the lightest basketball shoe Nike has ever created, particularly a low top, you could have heard a pin drop in the room.

 

(當我第一次請Nike設計一雙世上最輕的籃球鞋給我,而且指名是要低筒的時候,會議室大家安靜的跟什麼一樣,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)

 

 

Kobe向設計團隊要求一雙低筒籃球鞋,有的行銷人員可能這輩子都沒聽過這種要求,即使NBA的頂尖控衛如耐許(Steve Nash),畢比(Mike Bibby)有時也穿低筒球鞋上場比賽,但像Kobe這樣的飛人型球員,要說穿著低筒球鞋上場,則實在是前所未聞。

 

 nikezoomkobeivdesignersiw8.jpg

  

雖然Kobe這神來一筆的構想是夠狂野,但Nike的球鞋設計創意總監 -- Eric Avar則胸有成竹地接下了這份挑戰;事實上,一直以來,我們所相信的高筒球鞋功能,在科學實證上未必存在 -- 93年,在《美國運動科學期刊》(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)上,Oklahoma 大學即曾發表研究,指出鞋筒的高度與腳踝受傷與否,無法從統計數字上得出顯著的關聯;五年後該期刊的相關研究也發現,高筒球鞋並不能帶來相較於低筒球鞋更低的受傷機率,而這些關於高筒/低筒球鞋的學術理論,Eric Avar早已了然於胸。

 

 

真正重要的,是Eric Avar必須先充分了解Kobe比賽中雙腳實際運動的情形。他與研究室人員反覆觀看Kobe比賽中的各種動作,“你的突破重心很低,球鞋的高筒部分是可能緊扣你的腳踝。”Eric向Kobe說明重複慢動作錄影中的各種情形,以及統計出的測量數據,也帶著Kobe瀏覽研究室中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各代籃球鞋的樣品,確認Kobe的想法與要求能夠被具體落實,於是整款新鞋的大方向自此底定,Kobe請求設計團隊做最大限度的設計,挑戰製鞋技術過去未曾觸及的領域,打造一款完全專屬於他的低筒籃球鞋出來。

 

 

“My goal was to push Nike to the limit and do something totally revolutionary.”

 

(我希望可以讓Nike做到極限,做出一款革命性的新東西)

 

 

於是Eric Avar先著手進行如何排除低筒籃球鞋安全顧慮的問題,他利用鑄模鞋跟TPU片的設計,緊固後跟和足後其餘部位,提供幾近高筒球鞋的支撐度來保護後跟,使其在劇烈運動中不至於產生異常位移現象;而對於Kobe的足中部,Eric則採用在北京奧運大放異彩的新銳Flywire技術,微細而強韌的尼龍纖維緊緊鎖住足中部位,減少高速突破時,腳底在鞋墊上發生位移滑動的狀況,且兼顧球鞋整體的穩定性與輕量化問題,使整體重量減到11.6盎司(約328.9克),比傳統籃球鞋少了百分之二十的重量,再加上內裡的柔軟襪套剪裁,一體成型提供良好的透氣功能,打造出充分適合Kobe的鞋面,讓雙腳與球鞋結合為一體,而非成爲使展技術的阻礙。

 

2.bmp 
 


 
 

5.bmp 
 
 

當然除了鞋面設計外,多年來Nike招牌的技術核心,莫過於鞋底的避震技術,在前腳掌部分,Eric Avar運用新的LunarLite輕量減震泡綿材質,除了緩震外,也提供作用力反饋,減少傳統避震功能所帶來的遲滯感;再加上Phylon中底與Nike招牌的Zoom氣墊,爲整體鞋底構造出類似腳掌貼地的反應性,藉以匹配Kobe的反應速度,與瞬間衝刺與變檔加速的動力,鞋底紋路則為放射狀的魚骨紋設計,使Kobe急停跳投與瞬間變向的煞停動作能夠自由施展,將Kobe以臻化境的技術完全體現出來。
 
 
  
4.bmp 
 
  

6.bmp  
  

  

在反覆的測試與校調後,Eric Avar如是說:「低統高性能籃球鞋的概念發想是源自Kobe本人,但我們需要的數據則來自研究室。」除了球員個人的需求與先進科學的引用外,反覆測試的數據引證,才是這雙鞋成就的關鍵,Eric指出:「在實驗室中,我們用慢速播放Kobe高速切入的影片。而每一次測量的統計數字都顯示,低統籃球鞋讓他的每一步,都要比從前更快。」
  
 

A.bmp 
 

 
3.bmp  

 

 

從思緒中找到突破之道,Kobe持續將各種進攻技術都磨練到極致,達到超人一等的成就,關鍵正是因為他擁有追尋挑戰的企圖心,以及多年歷練的經驗與智慧,使他在場上快人一步;而他將這份心智延伸到球鞋上,把鞋子當作是他身體延伸出的一部分,認為球鞋應完全與他合適,也造就了新鞋款技術的突破,新鞋不僅是他個人意志的體現,也將陪伴他挑戰新一季的賽事,追尋下一個巔峰。

 

 

From the Mind of the Master,
心智與經驗成就偉大,也造就了球鞋科技的全新世界。

 


*圖片引用自臺灣NIKE官網: http://www.nike.com.tw/g1/tw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rtn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